課程查詢
課程編號:1141A3028
課程期別:114年度第1期
課程日期:2025-03-08
課程分類 | 課程名稱 | 上課時間 | 授課學校 | 開課狀況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學術-自然科學類 | 台灣生態心探索 | 星期六 09:00-11:30 | 信義社區大學 | 額滿 |
授課講師 | 李榮華 |
---|---|
課程費用 | 學分費3000元,新生製證費100元,報名費200元,學員團體意外保險費:春、秋季班200元、寒暑期班100元 |
其他費用 | 1、戶外課程因地點及交通方式衍生不同之交通費說明如下: a.共乘:100~300元(每人/每次) b.大眾交通工具:依實際費用負擔 2、材料費:200~500(整學期,實報實銷) 3、所有費用將於開學第一堂課進行詳細說明,依全班決議為主。 |
授課地址 | 110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58巷1號 |
理念目標 | 人與自然一直以來就是密不可分,但因生活的進步,卻與自然愈來愈遠,因此希望透過課程的引導,將生活與生態結合,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對於環境應有的友善態度,並能在生活中執行。 |
教學方式 | 本期課程主要為戶外體驗式課程,透過實際的環境踏查及生活體驗來認識台灣土地上的自然與人文。 戶外課程皆安排在假日。 目前已於Facebook上成立「台灣生態心探索」的社團,未來將以此網路社團經營成教學及師生互動的平台,能更活絡成員間的情感,並以此建立課程的活動記錄。 開學第一週上課:週二實體上課,若遇疫情則改線上上課,上課時間連結:https://meet.google.com/ypp-iqfc-xbs 以實體教學為主,如遇疫情則依政府公告停課,待教學場域開放後進行實體補授課或視班級狀況調整。 |
師資介紹 |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、推廣講師、親子導引員 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副召集人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青年團總召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推廣教育專案執行人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關懷小組召集人 海洋科技博物館解說志工 二格山自然中心專案經理 崇友文教基金會體驗教育活動講師 技嘉教育基金會電腦教育推廣講師 YWCA女青年會環境教育講師 大同社大「生態趴趴go」課程講師 信義社大「台灣生態心探索」課程講師 台北市「創意工作坊」帶領講師 瓦拉米環境探索工作室負責人 |
選課要求 | 1、對台灣生態及人文有興趣 2、認同深度旅遊文化者 3、喜歡樂活、慢遊 |
備 註 | ※本表單僅供參考,正確資訊以信義公告為準,如有不便請多包涵 |
週次 | 主題 | 內容 |
---|---|---|
第一週 | 相見歡/學期課程介紹 | ※第一週晚上19:00至校進行室內課※ 學期課程介紹、學員彼此認識(晚上室內課) |
第二週 | 出關古道(十分棟段) (一) | 客家話「崠」為頂部的意思,地處於關刀山上的小丘陵,又過去在盛產樟樹的此處提煉樟腦,設有腦灶十份,故名「十份崠」(或十分崠),古道於竹林中蜿蜒,綠樹茂密、涼爽舒適,有時薄霧籠罩,飄渺如仙境,充滿著懷古幽情 (戶外課,全天) |
第三週 | 出關古道(十分棟段)(二) | 與第2週合併上課 |
第四週 | 大桶山登山步道 (一) | 大桶山登山步道位於新北市烏來區忠治部落內,因遠眺山形似大圓桶而得名,步道時而陡上,時而平緩,沿途多為茂密翠綠的樹林,不會被陽光曝曬,於窄稜處可眺望翡翠水庫及周邊群山(戶外課,全天) |
第五週 | 大桶山登山步道 (二) | 與第4週合併上課 |
第六週 | 鶯子嶺登山步道(一) | 鶯子嶺,為蘭陽五大名山之一,位於宜蘭頭城鎮與新北市雙溪區交界,地形顯要,曾是國軍飛彈基地,現在設有中華電信發射站、無線電視轉播站。山頭突出,山頂氣流快速流動,老鷹利用上昇氣流在此盤旋,故又稱為「鷹子嶺」(戶外課,全天) |
第七週 | 鶯子嶺登山步道(二) | 與第6週合併上課 |
第八週 | 獅球嶺砲台步道(一) | 獅球嶺為基隆港灣水系及基隆河水系之分水嶺,從市區看過來就像一隻獅子在滾圓球,地勢易守難攻,是基隆內陸的最後一道防線,早期清代清英、清法、清日幾次戰役的重要據點 (戶外課,全天) |
第九週 | 公民學程週 | 原課程停課,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請同學在本週選一門公民週講座,沒有選課的學員視同曠課一次 |
第十週 | 獅球嶺砲台步道(二) | 與第8週合併上課 |
第十一週 | 文林古道(一) | 文林古道或名文林自然生態古道,位於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紙寮窩,因有著名寺廟文林閣,故取名文林古道,昔日是山區居民運送農產的道路,隨著時代更迭、居民外遷,古道日漸荒廢。經文林社區發展協努力下,得到文建會經費補助修復,才使得古道重見天日,成為一條休閒的路線。(戶外課,全天) |
第十二週 | 文林古道(二) | 與第11週合併上課 |
第十三週 | 內柑宅古道(一) | 內柑宅位於三芝和陽明山國家公園交界,先民順著溪流往上將農產品送往竹子山戰備道轉至台北,踩踏出內柑宅古道。從寧靜的鄉間小路往山林去,羊腸小徑綠蔭濃,耳畔傳來蟲鳴鳥叫、溪水淙淙,舒適而愜意,中途遇聚落和菁礐遺址,古樸的石砌房屋如今僅剩牆垣駁坎。終點是紅葉谷瀑布,水流由約三層樓高處直瀉而下,氣勢磅礡。 (戶外課,全天) |
第十四週 | 內柑宅古道(二) | 與第13週合併上課 |
第十五週 | 胡桶古道(一) | 胡桶古道是早期先民往返坪林和宜蘭的北宜古道舊路,相傳日據時代發生「胡桶屠村事件」之後,使得古道蒙上了一層陰影。後來當地政府重新整理山徑、設置路標,沿途林蔭遮天,落差不大,穿林越溪,無日曬之苦,成為一條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兼具的避暑路線。(戶外課,全天) |
第十六週 | 胡桶古道 (二) | 與第15週合併上課 |
第十七週 | 南邦寮古道 (一) | 南邦寮古道又名「Linda Road」,是早年農民往返深坑經南邦寮、草湳出入木柵的拓墾小徑,在阿柔洋產業道路開通之後,古道和石厝逐漸湮沒於荒煙蔓草中,直到美國人艾琳達的發現才逐漸為世人所知。古道上有小瀑溪流、百年土地公廟、南邦寮聚落遺址和古樸的青苔石階,是一條可健行戲水和尋幽訪古的消暑路線。(戶外課,全天) |
第十八週 | 南邦寮古道(二) | 與第18週合併上課 |